一、什么是税率?
税率是税法规定的,对课税对象征收税款的计算尺度。它是标准税率,通常适用于一般纳税人的一般计税方法。
- 核心特点:抵扣链条完整。计算应纳税额时,可以抵扣进项税。
应纳税额 = 当期销项税额 - 当期进项税额
- 进项税额:指购买原材料、服务等时支付的税款,可以从销项税中扣除。
- 常见税率:例如,增值税的常见税率有13%(大部分货物)、9%(交通运输、农产品等)、6%(现代服务业)等。
- 适用对象:主要适用于会计核算健全、经营规模较大的一般纳税人。
简单理解:税率就像商品的“标价”,但在最终付款(交税)时,你可以减去你之前为成本付过的款(进项税)。

二、什么是征收率?
征收率是税法规定的,对特定纳税人或特定应税行为,按照销售额直接计算应纳税额的征收比例。它是一种简化征税的方法。
- 核心特点:简易计税,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应纳税额 = 销售额 × 征收率
- 常见征收率:例如,增值税的常见征收率有3%(小规模纳税人)、5%(销售不动产等特定行为)、1%(阶段性优惠政策)等。
- 适用对象:
- 小规模纳税人:由于规模小、会计核算不健全,无法准确核算进销项,因此采用简易计税方法,适用征收率。
- 一般纳税人的特定应税行为:即使是一般纳税人,在发生某些特定业务时(如销售自己使用过的固定资产、提供公共交通运输服务等),也可以选择(或必须)适用简易计税方法,按征收率纳税。
简单理解:征收率更像是一个“打包价”或“最终价”,直接按销售额计算税款,没有抵扣环节,计算简单。
三、两者的主要区别(表格对比更清晰)
对比维度 |
税率 |
征收率 |
适用主体 |
一般纳税人(主要) |
小规模纳税人、一般纳税人的特定行为 |
计税方法 |
一般计税方法 |
简易计税方法 |
核心特征 |
抵扣制,可以抵扣进项税额 |
非抵扣制,不能抵扣进项税额 |
计算公式 |
应纳税额 = 销项税 - 进项税 = (销售额 × 税率) - 进项税 |
应纳税额 = 销售额 × 征收率 |
计算复杂度 |
相对复杂,需要准确核算进项和销项 |
非常简单,直接乘以一个固定比率 |
常见水平 |
较高(如13%,9%,6%) |
较低(如3%,5%) |
设计目的 |
体现税收中性,避免重复征税,保证抵扣链条完整 |
简化征管,方便小微企业纳税,降低征纳成本 |
举例说明
场景:某公司销售一批产品,取得不含税销售收入100万元。为生产这批产品,采购原材料支付了不含税价款60万元,假设增值税税率为13%。
如果该公司是【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
- 进项税额 = 60万 × 13% = 7.8万元(从供应商那取得专票)
- 应纳税额 = 13万 - 7.8万 = 5.2万元
如果该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人】(适用征收率,假设为3%):
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
- 虽然征收率(3%)远低于税率(13%),但小规模纳税人的实际税负不一定更低,因为它承担了上一环节的进项税(7.8万元)。
- 税率制度下,只对本环节的增值额(100万 - 60万 = 40万)征税(40万 * 13% ≈ 5.2万),体现了增值税“环环征收、层层抵扣”的原理。
总结
税率是标准规则,用于一般纳税人的常规业务,计算复杂但税负公平;征收率是简易规则,用于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的特殊业务,计算简单但不可抵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