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值税起征点,是指税法规定对个人纳税人(主要是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 开始征收增值税的销售额下限。
简单来说,就是个人纳税人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的月销售额(或按次销售额) 需要达到或超过这个规定的数额,才需要就全部销售额缴纳增值税。如果达不到这个起征点,则免征增值税。 
核心要点解析
- 适用对象: 主要是小规模纳税人中的个人(包括个体工商户和其他个人)。对于企业或单位性质的小规模纳税人或一般纳税人,不适用起征点规定。
- 免征性质: 未达到起征点,不需要缴纳增值税。超过起征点,则需要就全部销售额(而不仅仅是超过部分)计算缴纳增值税。这点与“免征额”(只对超过部分征税)的概念不同。
- 销售额范围: 指纳税人销售货物、劳务、服务、无形资产或者不动产取得的全部销售额(包括免税销售额),通常指不含增值税的销售额。
- 现行标准(截至2025年7月):
- 按期纳税(如按月): 月销售额 10万元(人民币)。
- 按次纳税: 每次(日)销售额 500元(人民币)。
- 小规模纳税人季度申报: 为了简化征管,很多小规模纳税人(包括个体工商户)可以选择按季度申报增值税。对应的起征点是季度销售额30万元(即月均10万元的标准)。如果季度销售额未超过30万元,免征增值税(但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的部分除外)。
需要注意的关键点
- 超过起征点则全额征税: 这是起征点最重要的特征。例如:
- 某个体工商户月销售额为99,999元(低于10万起征点),则当月免征增值税。
- 同一纳税人下个月销售额为100,001元(达到起征点),则需就全部100,001元销售额计算缴纳增值税(适用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如3%或1%)。
- 起征点 ≠ 免税额度: 免税额度(或免征额)是指允许从销售额中扣除一定数额后再计算纳税。而起征点是一个“全有或全无”的门槛。
- 与纳税人身份登记无关: 无论销售额是否达到起征点,符合条件的纳税人都需要按规定办理税务登记或信息确认。未达起征点不代表不需要进行税务申报(通常是零申报或免税申报)。
- 开具发票: 未达起征点的纳税人,如果客户需要,仍然可以按规定向税务机关申请代开增值税普通发票或专用发票。特别注意: 如果纳税人自行开具或向税务机关申请代开了增值税专用发票,那么开票对应的销售额,无论总额是否超过起征点,都需要缴纳增值税。普通发票则不影响起征点的免税优惠。
- 政策会调整: 增值税起征点的标准并非一成不变,国家会根据宏观经济形势和扶持小微经营主体的需要适时进行调整(例如近年来多次提高起征点标准)。需要关注最新的税收政策。
总结
增值税起征点是国家为了扶持小微经营主体(特别是个人经营者) 发展、减轻其税收负担而设定的一项优惠政策。它设定了一个销售额门槛,个人纳税人的月销售额(或按次销售额)低于这个门槛时,免缴增值税;达到或超过这个门槛时,则需就全部销售额缴纳增值税。了解起征点的标准、适用范围和关键特征,对于个人经营者合规纳税和享受税收优惠至关重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