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所得税纳税调整的计算需遵循税法与会计差异的协调原则,具体规则和步骤如下: 一、基本计算公式 应纳税所得额 = 会计利润 ± 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其中: 纳税调整增加额:税法不允许扣除或限额扣除的费用(如超标业务招待费、滞纳金) 纳税调整减少额:会计未确认但税法允许扣除的项目(如未实际支付的职工薪酬) 二、常见调整项目及规则 职工薪酬 未实际发放的工资需调增 福利费超工资总额14%部分需调增 职工教育经费超8%部分可结转以后年度扣除 业务招待费 按实际发生额60%扣除,且不超过营业收入的5‰ 广告宣传费 一般企业扣除限额为营业收入的15%,超限部分可结转以后年度 捐赠支出 公益性捐赠不超过利润总额12%部分可扣除,超限部分可结转3年 罚金滞纳金 全额调增,不得扣除 三、特殊调整事项 以前年度亏损:可调减应纳税所得额(需在5年内弥补) 财政性资金:符合条件的不征税收入需调减 研发费用加计扣除:高新技术企业可享受100%加计扣除 四、申报操作 填报《A105000纳税调整项目明细表》,分类列示调整事项 通过主表(A100000)汇总调整数据 注:2025年小微企业年应纳税所得额≤300万元的部分,实际税负5%(100万元以下)或10%(100-300万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