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代理 增值税 查看内容

待认证进项税额是什么?

2025-7-29 10:10| 发布者: knnliang| 查看: 8| 评论: 0

摘要: “待认证进项税额”是企业在进行增值税会计核算时使用的一个会计科目(通常属于“应交税费”科目下的明细科目)。 它的核心含义是:企业已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代扣代缴税收缴款凭证等 ...

“待认证进项税额”是企业在进行增值税会计核算时使用的一个会计科目(通常属于“应交税费”科目下的明细科目)。

它的核心含义是:企业已经取得增值税专用发票、海关进口增值税专用缴款书、代扣代缴税收缴款凭证等合法有效的抵扣凭证,但尚未在规定的期限内通过税务机关的认证(或勾选确认、稽核比对等)程序,暂时不能抵扣当期销项税额的进项税额。

简单来说,就是**“票拿到了,但还没去税务局办认证(勾选)手续,所以还不能用来抵税”的那部分进项税。**

待认证进项税额是什么?

关键点解析

  1. 来源: 必须是合法的、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凭证。
  2. 状态: 已经收到凭证,但尚未完成认证/勾选确认
  3. 性质: 是一种过渡性资产类科目(或“应交税费”的借方科目)。它代表企业未来有权利抵扣的潜在税款资产,但在认证完成前,这个权利还不能行使。
  4. 目的: 在会计上及时、准确地记录这部分已取得凭证但尚未认证的进项税,确保账务处理的及时性和完整性。
  5. 后续处理: 当企业在规定期限内(通常是发票开具之日起360天内,具体需关注最新政策)完成认证/勾选确认后:
    • 会计上:需要将这部分税额从“待认证进项税额”科目转出
    • 会计处理:
      • 借: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进项税额)
      • 贷:应交税费—待认证进项税额
    • 税务上:转出后,这部分税额就可以在当期的增值税纳税申报表(附表二)中进行申报抵扣了。

通常在什么情况下会产生“待认证进项税额”?

  • 刚收到发票尚未勾选认证: 这是最常见的情况。企业收到供应商开具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后,会计入账时,如果还没有在增值税发票综合服务平台进行勾选确认,就需要先计入“待认证进项税额”。
  • 月末集中处理前的发票: 很多企业会在月末集中进行发票勾选认证。在集中处理前收到的发票,入账时也会先计入此科目。
  • 跨期收到发票(在途发票): 例如,月底最后一天或次月初才收到上月开具的发票,在收到时可能来不及完成上月所属期的认证,需要计入“待认证进项税额”,待完成认证后在下期抵扣。

与相关概念的区别

  • “进项税额”: 这是指已经通过认证/勾选确认,可以在当期申报抵扣的进项税额。从“待认证”转到“进项税额”后,才能真正用于抵扣销项税。
  • “待抵扣进项税额”: 这个科目在“营改增”初期用于核算已认证但按政策规定需要分期抵扣的进项税额(如不动产进项税额分2年抵扣)。目前主要政策已调整,大部分情况下不再使用。关键区别在于:“待认证”是还没认证,“待抵扣”是已认证但按特殊规定暂时不能全额抵扣。
  • “应交税费—应交增值税(销项税额)”: 这是企业销售商品或提供服务产生的、需要缴纳的增值税额。销项税额减去(可抵扣的)进项税额,才是企业实际要缴纳的增值税。

总结

“待认证进项税额”是增值税会计中一个重要的过渡科目,它真实、准确地反映了企业已取得合法抵扣凭证但尚未完成认证手续、暂时不能抵扣的进项税额。它确保了企业在收到发票时就能在账面上完整记录潜在的抵扣权利,待完成认证手续后,再将其转化为可实际抵扣的“进项税额”。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