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资性售后回租是一种特殊的融资租赁模式,其核心定义和操作流程如下: 一、基本定义 融资性售后回租指企业(承租人)将自有资产出售给租赁公司(出租人)获得现金,同时通过签订回租合同租回该资产继续使用,并按期支付租金。租赁期满后,承租人可重新取得资产所有权。该模式本质是抵押贷款,属于融资租赁业务的一种特殊形式。 二、交易结构 双重合同关系: 先签订《买卖合同》:承租人将资产所有权转让给出租人,获得资金; 再签订《回租合同》:承租人租回资产并支付租金,最终可回购所有权。 法律属性: 根据《民法典》,其符合融资租赁合同定义,需同时满足“融资”与“融物”双重属性。若交易中资产所有权真实转移且租金体现租赁物价值,则认定为融资租赁关系,否则可能被视作借贷。 三、核心功能 融资目的:帮助企业盘活固定资产(如设备、房产),解决流动资金短缺问题,尤其适用于无法获得传统银行贷款的企业。 税务处理: 承租人出售资产环节不征收增值税/营业税,但出租人需按贷款服务缴纳增值税(以利息收入为计税基础)。 承租人可继续按原账面价值计提折旧,租金中的利息部分可税前扣除。 四、典型应用场景 企业需快速融资购买原材料或扩大生产,但缺乏抵押物; 持有升值资产的企业通过售后回租优化资金结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