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权行权”是指期权合约的买方按照合约约定的条件,行使其买入或卖出标的资产的权利的行为。
简单来说,就是期权买家决定使用合约赋予他们的那个“特权”。

要理解期权行权,需要先明确几个关键点:
期权的本质:
- 期权是一种合约,赋予买方在特定日期或之前(到期日),以特定价格买入或卖出一定数量标的资产的权利。
- 卖方收取权利金,并承担在买方行权时必须履行合约的义务(即按行权价买入或卖出标的资产)。
行权的类型:
- 看涨期权行权: 当看涨期权的买方决定行权时,意味着他/她行使买入标的资产的权利。行权的结果是:
- 看跌期权行权: 当看跌期权的买方决定行权时,意味着他/她行使卖出标的资产的权利。行权的结果是:
行权的条件:
- 买方行权通常需要满足一个基本条件:行权对自己有利(即期权处于实值状态)。
- 看涨期权: 当前市场价格 > 行权价时,行权才有意义(买方可以低价买入然后高价卖出获利)。
- 看跌期权: 当前市场价格 < 行权价时,行权才有意义(买方可以高价卖出然后低价买入获利)。
- 注意:
- 买方有权在到期日或之前(对于美式期权)或仅在到期日(对于欧式期权)行权,但没有义务必须行权。如果行权无利可图(期权处于平值或虚值状态),买方通常会选择不行权,让期权到期作废,损失仅限于支付的权利金。
- 卖方没有权利选择是否行权,只有义务在买方要求行权时履约。
行权的结果:
- 实物交割: 最常见的行权结果是买卖双方进行标的资产的实物转移(如股票、商品等)。买方支付现金获得资产,卖方交付资产获得现金。
- 现金结算: 某些期权(如指数期权、部分期货期权)不进行实物交割,而是根据行权价与标的资产结算价之间的差额,由卖方向买方支付现金。结算后合约即了结。
- 头寸变化: 行权会导致买卖双方的账户持仓发生实际变化:
- 看涨期权行权后,买方获得标的资产多头头寸(或增加多头头寸),卖方获得标的资产空头头寸(或增加空头头寸)。
- 看跌期权行权后,买方减少标的资产多头头寸(或建立空头头寸),卖方增加标的资产多头头寸(或减少空头头寸)。
为什么行权?
- 实现获利: 当期权处于深度实值状态,且买方希望实际持有或处置标的资产时,会选择行权锁定利润。
- 获得标的资产: 买方可能原本就计划在特定价格买入(看涨)或卖出(看跌)该资产,行权是实现目标的方式。
- 履行对冲义务: 如果期权是作为对冲策略的一部分买入的,行权可能是对冲计划的一部分(例如,持有股票的人买入看跌期权对冲下跌风险,当股价大跌时行权卖出股票)。
- 到期日临近: 对于即将到期且仍有实值(即使很浅)的期权,买方可能会选择行权,而不是在市场上卖出期权(因为此时期权的时间价值几乎为零,市场流动性可能变差)。
重要注意事项:
- 主动行为: 行权是期权买方主动发起的操作(通常需要在经纪商平台提交行权指令)。
- 时间限制: 必须在合约规定的行权期内(通常是到期日或之前,具体看期权类型是美式还是欧式)提出。
- 成本考虑: 行权可能涉及交易佣金、税费等额外成本。有时,在市场上直接卖出期权合约(平仓)比行权更划算(尤其当期权还有时间价值时)。
- 卖方风险: 期权卖方必须随时准备足够的资金或标的资产来履行被行权时的义务。对于无保护的卖方(如裸卖空看涨期权),风险理论上无限大。
举个例子:
假设你买入了1张苹果公司股票的看涨期权:
情景1 (行权有利): 到期日苹果股价涨到$170。
- 你可以选择行权:支付 15,000,买入100股苹果股票。你实际获得股票的成本是 5 (权利金) = 170/股卖出,获利 (155) x 100 = $1,500 (忽略交易成本)。
- 或者,你可以在到期前直接在期权市场上以约170 - 20 - 1,500 (权利金差价)。
情景2 (行权无利): 到期日苹果股价只有150)。
- 行权意味着你要花145的股票,显然亏钱。这时你不会行权,期权到期作废,你的损失就是当初支付的$500权利金。
总结来说,期权行权就是期权买家决定“使用”合约赋予他们的那个关键权利(按约定价格买或卖),要求卖家必须按合约条款完成交易的过程。它是期权从“权利合约”转变为“实际资产交易”的关键一步。 买方需要根据市场情况、自身需求和成本等因素,在到期前或到期时审慎决定是否行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