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代理 查看内容

什么是免抵税额?

2025-7-30 10:00| 发布者: knnliang| 查看: 11| 评论: 0

摘要: “免抵税额”是中国增值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指的是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的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的 ...

“免抵税额”是中国增值税生产企业出口货物实行“免、抵、退”税管理办法中的一个核心概念。它指的是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的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抵顶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的部分。

什么是免抵税额?

理解这个概念需要结合“免、抵、退”税的整体框架:

  1. “免”税: 指对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免征本企业生产销售环节的增值税。
  2. “抵”税: 指生产企业出口自产货物所耗用的原材料、零部件、燃料、动力等所含的应予退还的进项税额(即“免抵退税额”的一部分),抵顶内销货物应纳的增值税额。
  3. “退”税: 指生产企业出口的自产货物在当月内应抵顶的进项税额大于内销货物的应纳税额时,对未抵顶完的部分予以退税。

“免抵税额”就是上述“抵”税步骤中实际发生的那部分金额。 它代表了本来应该退还给企业的出口货物进项税额,但被用来直接冲抵了企业内销部分需要缴纳的增值税,因此企业不需要实际缴纳这部分内销税款,同时也相当于没有实际收到这笔退税款(因为它被用来抵税了)。

关键点解释:

  • 计算基础: 免抵税额是计算“免抵退税额”过程中的一个结果。

  • 计算公式(简化理解):

    • 当期应纳税额(A) = 当期内销货物的销项税额 - (当期全部进项税额 - 当期不得免征和抵扣税额)
    • 当期“免抵退”税额(B) = 出口货物离岸价 × 外汇人民币牌价 × 出口货物退税率
    • 比较:
      • 如果 A ≥ 0,说明内销应纳税,当期应退税额 = 0当期免抵税额 = B
      • 如果 A < 0 (即期末有留抵税额):
        • 如果 |A| ≤ B,则 当期应退税额 = |A|当期免抵税额 = B - |A|
        • 如果 |A| > B,则 当期应退税额 = B当期免抵税额 = 0
  • 免抵税额的本质:

    • 不是企业实际收到的现金退税。
    • 国家允许企业用出口货物的退税款来抵顶内销货物的应交税款,从而减少了企业当期需要实际用现金缴纳的增值税额。这相当于国家以抵税的形式“退还”了这部分税款。
    • 它是国家给予出口企业的一种税收支持,降低了企业的现金流压力(避免了先交内销税,再等出口退税的情况)。
  • 免抵税额的重要性:

    • 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的计算依据: 这是免抵税额一个非常关键的实际意义!在计算城市维护建设税、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附加时,计税依据不仅包括企业实际缴纳的增值税额,还包括了当期的“免抵税额”。即使企业当期因为免抵税额的存在而实际缴纳的增值税为零,也需要按免抵税额计算缴纳这些附加税费。这体现了税收的公平性(相当于视同这部分税款已经缴纳)。
    • 反映政策效果: 免抵税额的大小反映了“免抵退”政策对企业减少当期现金流出(少交内销税)的实际效果。
    • 税务申报: 在增值税纳税申报表(主表及附表)中,需要专门填列“免抵税额”这个数据。

总结:

免抵税额是生产企业执行“免抵退”税政策时产生的一个特定金额。它代表的是出口货物应退的进项税额中,用于直接抵减企业内销货物应纳增值税额的那部分。它减少了企业当期的现金流出(少交税),但同时构成了计算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的计税基础。理解免抵税额对于准确把握出口退税政策、正确进行税务申报和计算附加税费至关重要。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