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句话概括非税收入
非税收入是指除了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准公共服务而取得的财政性资金。
简单来说,就是政府“赚钱”不只靠征税,还有其他很多渠道,这些渠道的收入就统称为“非税收入”。

非税收入的主要特点(与税收对比)
为了更好地理解,我们可以将非税收入与大家熟悉的“税收”进行对比:
| 特征 |
非税收入 |
税收 |
| 强制性 |
相对较弱或特定。部分具有强制性(如罚没收入),但很多是建立在自愿或契约基础上的(如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 |
强制性强。依法征收,纳税人必须缴纳,否则违法。 |
| 无偿性 |
通常具有对等性。缴费者会直接或间接获得特定的服务、许可或资源使用权(如办理护照交费、使用国有土地交费)。 |
无偿性。纳税人缴税后,不直接获得对应的具体服务回报。 |
| 固定性 |
相对灵活。项目、标准可以根据情况设立、调整或取消。 |
固定性。税种、税率、征税对象等由法律明确规定,相对稳定。 |
| 征收主体 |
多元化。包括政府部门、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团体等。 |
单一化。主要由税务机关和海关征收。 |
非税收入主要包括哪些?
非税收入的种类非常繁多,常见的有以下几大类:
行政事业性收费
- 是什么:机关事业单位在提供特定服务或实施管理时收取的费用。
- 例子:办理身份证、护照的工本费;诉讼费;教育系统的学费、住宿费;车辆号牌费;不动产登记费等。
政府性基金
- 是什么:为了支持某项特定基础设施建设或公共事业发展,向公民、法人征收的具有专项用途的资金。
- 例子:国家重大水利工程建设基金、民航发展基金(以前机票里的“机场建设费”并入其中)、可再生能源发展基金等。
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 是什么:通过使用国有资源或国有资产而获得的收入。
- 例子:
- 土地出让金:这是地方财政非常重要的收入来源。
- 矿产、石油、无线电频率等国有资源的使用费。
-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的门面房、停车场等出租获得的租金收入。
- 利用国有资本投资获得的股息、红利(国有资本经营收入)。
罚没收入
- 是什么:执法机关对违法违规行为进行处罚所得的款项。
- 例子:交通违章罚款、市场监管部门的违法经营罚款、法院的罚金等。
专项收入
- 是什么 具有特定用途的收入,常与环境相关。
- 例子:排污费、城市水资源费、教育费附加等。
其他非税收入
- 例如:以政府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等。
为什么要有非税收入?
- 弥补税收不足:税收是普惠性的,用于一般性公共开支。而非税收入常常是“专款专用”,为特定公共服务或项目提供资金支持。
- 体现“谁受益,谁付费”原则:对于特定人群享受的特定服务(如高等教育、专业资格认证),通过收费来部分补偿成本,更加公平合理。
- 调节社会行为:罚没收入可以惩戒违法行为;排污费等可以促使企业减少污染,保护环境。
- 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对稀缺的国有资源(如土地、矿产)进行有偿使用,可以防止浪费,实现最优配置。
需要注意的问题
非税收入如果管理不善,也容易产生问题,例如:
- 乱收费:一些部门可能擅自设立收费项目,增加企业和民众负担。
- “小金库”:资金脱离财政监管,容易被挪用。
因此,中国政府近年来一直在推进“降费减负”,清理规范非税收入,将所有非税收入全部纳入预算管理,确保“收支两条线”,提高透明度和使用效率。
总结
非税收入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税收的必要补充。 它覆盖了我们生活中许多具体的、特定的公共服务领域。理解非税收入,有助于我们更全面地认识政府的钱从哪里来,又花到了哪里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