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代理 个人所得税 查看内容

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表及计算方法

2025-9-8 07:38| 发布者: knnliang| 查看: 201| 评论: 0

摘要: 工资薪金所得综合所得税率表(适用于居民个人预扣预缴和年度汇算清缴)。 该税率表采用累计预扣法,适用的是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而不仅仅是每月工资。 一、综合所得税率表(年度) 级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元) ...

工资薪金所得综合所得税率表(适用于居民个人预扣预缴和年度汇算清缴)。

该税率表采用累计预扣法,适用的是全年应纳税所得额,而不仅仅是每月工资。

工资薪金所得税率表及计算方法


一、综合所得税率表(年度)

级数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元) 税率 (%) 速算扣除数(元)
1 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 3% 0
2 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 10% 2520
3 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 20% 16920
4 超过300,000元至420,000元的部分 25% 31920
5 超过420,000元至660,000元的部分 30% 52920
6 超过660,000元至960,000元的部分 35% 85920
7 超过960,000元的部分 45% 181920

二、核心概念解释

  1. 居民个人:在中国境内有住所,或者无住所而一个纳税年度内在中国境内居住累计满183天的个人。
  2. 应纳税所得额这是计算的关键):
    • 计算公式应纳税所得额 = 年度收入总额 - 费用60,000元 - 专项扣除 - 专项附加扣除 - 其他依法确定的扣除
    • 年度收入总额:指全年取得的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等综合所得的全部收入。
    • 费用60,000元:即通常所说的“起征点”或“基本减除费用”,每月5,000元,全年共60,000元。
    • 专项扣除:个人缴纳的“三险一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等社会保险费和住房公积金)。
    • 专项附加扣除:包括子女教育、继续教育、大病医疗、住房贷款利息或住房租金、赡养老人、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等7项。这是合法节税的关键
    • 其他扣除:如企业年金、职业年金、税收递延型商业养老保险等。

三、如何计算?

步骤 1:计算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应纳税所得额 = 年工资收入 - 60,000 - 三险一金个人部分 - 专项附加扣除 - 其他扣除

步骤 2:根据应纳税所得额,对照上表找到适用的税率和速算扣除数。

步骤 3:计算应纳税额。 年度应纳税额 = 全年应纳税所得额 × 适用税率 - 速算扣除数


四、计算示例

情况一:小王年收入20万元

  • 年工资收入:200,000元
  • 减除基本费用:60,000元
  • 三险一金个人部分:假设每月2000元,全年24,000元
  • 专项附加扣除:假设有住房租金扣除(每月1500元,全年18,000元)和赡养老人扣除(每月2000元,全年24,000元),合计42,000元。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200,000 - 60,000 - 24,000 - 42,000 = 74,000元

对照税率表:74,000元在第二级(超过36,000至144,000元),税率10%,速算扣除数2,520元。

计算应纳税额74,000 × 10% - 2,520 = 7,400 - 2,520 = 4,880元 小王全年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4,880元

情况二:小李年收入50万元(无专项附加扣除)

  • 年工资收入:500,000元
  • 减除基本费用:60,000元
  • 三险一金个人部分:假设每月3000元,全年36,000元
  • 专项附加扣除:假设0元。

计算应纳税所得额500,000 - 60,000 - 36,000 - 0 = 404,000元

对照税率表:404,000元在第四级(超过300,000至420,000元),税率25%,速算扣除数31,920元。

计算应纳税额404,000 × 25% - 31,920 = 101,000 - 31,920 = 69,080元 小李全年需要缴纳的个人所得税为69,080元


五、重要提示

  1. 预扣预缴:公司发薪时代扣代缴的个税是按月预缴的,使用累计预扣法,本质上和全年公式一致,只是按“截至当前月份”的累计数计算。
  2. 汇算清缴:次年3月1日至6月30日,需要对上一年的所有综合所得进行汇总计算,多退少补。如果预缴的税款多于年度应纳税款,可以申请退税。
  3. 年终奖:年终奖有两种计税方式可选:
    • 单独计税:不并入综合所得,单独按月换算后的税率表计算。
    • 合并计税:并入当年综合所得计算。 通常,收入较低者选择合并计税可能更优惠,收入较高者选择单独计税可能更优惠,需要在汇算清缴时进行试算比较。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