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来详细解释一下账面原值和账面净值这两个重要的会计概念及其区别。
1. 账面原值
- 定义: 也称为原始成本、历史成本或取得成本。它是指企业最初取得某项资产时实际支付的全部价款,以及为了使该资产达到预定可使用状态或可销售状态前所发生的一切合理、必要的支出。
- 包含内容:
- 相关税费(如进口关税、消费税、不能抵扣的增值税等)
- 特点:
- 固定不变(名义上): 一旦资产入账,其账面原值在后续会计期间通常不会改变(除非发生资产重大更新改造等资本化支出,增加原值)。
- 反映初始投入: 它代表了企业为获得该资产所投入的初始资金总额。
- 会计基础: 是后续计算折旧、摊销以及确定账面净值的基础。
- 举例: 公司购买一台设备,发票价格100万元,支付运费5万元,安装调试费3万元,专业人员服务费2万元。则该设备的账面原值 = 100 + 5 + 3 + 2 = 110万元。

2. 账面净值
- 定义: 也称为账面价值或折余价值。它是指某项资产的账面原值减去其累计折旧(或累计摊销) 以及累计减值准备后的剩余价值。
- 计算公式:
账面净值 = 账面原值 - 累计折旧/累计摊销 - 累计减值准备 - 包含内容:
- 累计折旧/累计摊销: 反映该资产自投入使用以来,因其使用、损耗或技术过时等原因,按会计政策(如年限平均法、工作量法、加速折旧法等)分摊计入成本费用的累计金额(针对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
- 累计减值准备: 当资产的可收回金额低于其账面价值(此时是原值减累计折旧后的金额)时,根据会计准则需要计提的资产减值损失的累计金额。它反映了资产可能发生的永久性价值减损。
- 特点:
- 随时间递减(通常): 随着资产的使用和折旧/摊销的计提,账面净值通常会逐渐减少(计提减值准备也会导致净值下降)。
- 反映当前账面价值: 它代表了在资产负债表日,该资产在企业会计账簿上记录的当前价值。
- 不代表市场价值: 账面净值是会计处理的结果,反映的是分摊后的历史成本,不一定等于该资产当前在市场上出售或处置可以获得的实际价值(市场价值或可变现净值)。
- 举例(续上例): 假设该设备预计使用10年,无残值,按直线法计提折旧。使用3年后:
- 累计折旧 = 110万元 / 10年 * 3年 = 33万元
- 账面净值 = 110万元 - 33万元 - 0 = 77万元
账面原值与账面净值的主要区别
特征 |
账面原值 |
账面净值 |
本质 |
资产的原始取得成本 |
资产当前在账面上的剩余价值 |
反映内容 |
初始投入的金额 |
扣除损耗(折旧/摊销)和减值后剩余的账面价值 |
时间属性 |
固定不变(名义上,除非后续资本化增加) |
随时间推移逐渐减少(通常) |
计算依据 |
基于取得资产时的实际交易成本 |
基于账面原值减去累计折旧/摊销和累计减值准备 |
报表位置 |
资产负债表(作为计算净值的基础) |
资产负债表(列示的金额) |
变动性 |
非常低(除非大修、改良等资本化) |
定期变动(每月/每季度计提折旧和评估减值) |
与市场价值关系 |
无关,是历史数据 |
无关,是会计账面数据,不等于当前市场价值 |
总结
- 账面原值是起点,代表“当初花了多少钱买它/建它”。
- 账面净值是当前点,代表“在账面上,扣除掉已分摊的损耗和可能的损失后,它现在还值多少钱”。
- 两者都不等于资产的市场价值或可变现净值。市场价值由供需决定,可变现净值需要考虑销售费用和税费。账面净值只是企业内部会计核算的结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