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是指在中国境内注册,主要从事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务,并按照国家相关规定,经过科技、商务、财政、税务和发展改革等部门联合评审认定,符合特定标准的企业。 这个概念的核心在于国家通过政策引导和税收优惠,鼓励企业发展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服务业务,特别是服务外包产业,促进产业升级和国际竞争力提升。 以下是关于这类企业的关键点: 1. 政策依据: 主要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商务部、科技部、国家发展改革委联合发布的相关文件(如《关于将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所得税政策推广至全国实施的通知》(财税〔2017〕79号)以及后续的延续或调整政策)。 政策目标是扩大服务出口,优化外贸结构,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方向发展。 2. 主要目的和优惠: 核心优惠: 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减按15%的税率征收企业所得税(标准企业所得税率为25%)。这是最具吸引力的政策。 其他潜在支持: 可能还包括在人才引进、研发费用加计扣除、外汇管理、市场开拓等方面获得一定的政策倾斜或便利。 3. 认定条件(关键标准,具体细节可能随政策微调): 在中国境内注册的法人企业: 企业必须依法在中国境内(不包括港、澳、台地区)注册成立。 从事的业务范围: 企业从事的业务属于《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务认定范围(试行)》或后续更新范围。主要聚焦于服务外包领域,通常包括: 信息技术外包服务(ITO): 如软件开发、软件测试、信息系统运维、数据中心服务、云计算服务、信息技术解决方案等。 技术性业务流程外包服务(BPO): 如企业业务流程设计、内部管理数据库服务、大数据分析处理、互联网营销推广、互联网平台服务、供应链管理服务等(需具备较高技术含量)。 技术性知识流程外包服务(KPO): 如知识产权研究、医药和生物技术研发测试、产品技术研发、工业设计、工程设计、新能源技术研发、分析学和数据挖掘、动漫及网游设计研发、教育课件研发等。 技术先进性: 企业需具备先进的技术能力和较强的研发创新能力。通常要求: 企业采用先进技术或具备较强的研发能力。 企业主要岗位从业人员中大专以上学历员工占比需达到一定比例(例如,通常要求50%以上)。 服务贸易收入占比: 企业取得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务收入占本企业当年总收入的比例达到一定要求(例如,通常要求50%以上)。 企业从事《技术先进型服务业务领域范围(服务贸易类)》内业务的,其服务贸易外汇收入(或人民币收入) 占本企业当年总收入的比例也需要达到一定要求(例如,通常要求35%以上或50%以上,具体视业务类型和是否离岸而定)。这是衡量企业服务出口能力的重要指标。 地域限制(已放宽): 早期的政策有试点城市限制,但后续政策(如财税〔2017〕79号)已将此优惠推广至全国范围实施。 4. 认定流程: 企业向所在地的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提交认定申请材料。 材料通常包括:认定申请书、营业执照副本、审计报告、服务合同、员工学历证明、技术先进性说明、收入构成说明等。 省级科技主管部门会同同级商务、财政、税务和发展改革部门(根据政策要求)对申请材料进行联合评审。 评审通过后,由认定机构(通常是省级科技主管部门)公示并颁发“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证书。 认定有效期: 认定资格通常有有效期(例如3年),到期后需要重新申请认定。 5. 意义: 对企业: 显著降低企业所得税负担,增强盈利能力;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市场竞争力;吸引和留住高素质人才;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提升技术水平和服务能力。 对国家: 促进服务贸易发展,优化出口结构;推动服务外包产业向高技术、高附加值转型升级;增强国家在全球服务价值链中的地位;创造更多高质量就业机会。 总结来说,“经认定的技术先进型服务企业”是中国政府为鼓励发展高技术、高附加值的服务外包产业而设立的一项政策性资质认定。获得认定的企业可以享受15%的企业所得税优惠税率(及其他潜在支持),但必须满足特定的业务范围、技术先进性、人员结构和收入比例等严格标准,并经过相关政府部门的联合评审。 这项政策旨在提升中国服务业的国际竞争力和创新能力。 如果你是企业方,具体申请时务必查阅最新有效的官方政策文件,并咨询当地科技、税务等相关部门,因为认定标准、范围和流程可能随时间调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