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财务代理 查看内容

什么是累进税率?我国的累进税率有哪些?

2025-8-19 10:09| 发布者: knnliang| 查看: 15| 评论: 0

摘要: 累进税率是税收制度中的核心设计原则之一,其核心特征在于:课税对象的数额越大,适用的税率等级就越高,税负也随之增加。这种设计体现了“量能课税”的税收公平原则,即收入或财产越多的人,承担相对更高的税负。一 ...
累进税率是税收制度中的核心设计原则之一,其核心特征在于:课税对象的数额越大,适用的税率等级就越高,税负也随之增加。这种设计体现了“量能课税”的税收公平原则,即收入或财产越多的人,承担相对更高的税负。

什么是累进税率?我国的累进税率有哪些?

一、累进税率的四种类型(理论分类)

全额累进税率: 将课税对象的全部数额都按其达到的最高等级税率一次性计征。计算简单,但可能在税率临界点附近出现税额剧增的不合理现象(即“临界点跳跃”问题)。

超额累进税率: 将课税对象按数额大小划分为若干等级部分,每个等级部分分别适用该等级对应的税率计征。计算相对复杂,但税负更公平合理,避免了全额累进的临界点问题。这是我国最常用的累进税率形式。

超率累进税率: 将课税对象按相对比率(而非绝对数额)划分为若干等级部分,每个等级部分分别适用相应的税率计征。主要用于对增值额征税。

超倍累进税率: 将课税对象按相对于某一基数(如地区平均收入)的倍数划分为若干等级部分,每个等级部分分别适用相应的税率计征。这种形式在我国现行税制中已较少使用。

二、我国现行税制中的主要累进税率及应用

我国目前实际征收中,主要采用的是超额累进税率和超率累进税率:

超额累进税率(主要代表:个人所得税 - 综合所得与经营所得)

原理: 将纳税人的应税所得额划分为多个区间(级距),每个区间适用不同的税率。只有超过该级距下限的部分,才按更高的税率征税。

我国应用:

居民个人综合所得(工资薪金、劳务报酬、稿酬、特许权使用费): 适用七级超额累进税率(年应纳税所得额)。

经营所得(个体工商户等): 适用五级超额累进税率(年应纳税所得额)。

示例(简化的综合所得税率框架,非最新速算扣除数):

不超过36,000元的部分:3%

超过36,000元至144,000元的部分:10%

超过144,000元至300,000元的部分:20%

... (更高级距略) ...

优点: 税负公平,计算相对严谨,避免“临界点”税负剧增。

超率累进税率(主要代表:土地增值税)

原理: 以课税对象的增值额与规定扣除项目金额之间的比率(增值率)作为划分税率等级的依据。增值率越高,适用税率越高。

我国应用: 土地增值税是典型的四级超率累进税率。

税率结构:

增值额未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的部分:30%

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50%未超过100%的部分:40%(速算扣除系数5%)

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100%未超过200%的部分:50%(速算扣除系数15%)

增值额超过扣除项目金额200%的部分:60%(速算扣除系数35%)

目的: 主要目的是调节房地产开发、转让中的过高增值收益,抑制房地产投机。

总结

累进税率是我国调节收入分配、体现税收公平的重要工具。当前,超额累进税率(应用于个人所得税综合所得与经营所得)和超率累进税率(应用于土地增值税)是我国现行税制中最主要、最活跃的累进税率形式。理解这两种税率的设计原理和应用领域,对于把握我国税收政策和计算相关税负至关重要。全额累进税率因公平性问题已被淘汰,超倍累进税率也已很少使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