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存收益”是企业财务中的一个重要概念,简单来说就是:
公司从成立以来累计实现的净利润中,留存在企业内部、没有以现金股利(分红)等形式分配给股东的那部分利润。
可以把它理解成公司自己“攒下来”的钱。

关键要点解析
来源:
- 公司每年经营结束后,扣除所有成本、费用、税收等,如果赚了钱(净利润),股东们可以决定:一部分作为现金股利分掉,剩下的部分就留在公司内部,这部分就是留存收益。
归属:
- 留存收益属于公司的所有者(股东)。它代表了股东对公司净资产权益的增加(因为公司赚的钱最终是属于股东的)。
- 在资产负债表上,它列示在 “所有者权益” 或 “股东权益” 部分。
目的/用途:
- 公司把利润留下来,主要是为了用于再投资和发展,而不是全部分掉。常见的用途包括:
- 应对风险: 作为储备金,应对未来可能的经营波动或危机。
- 未来分红: 在盈利不好的年份,也可能用累积的留存收益来维持一定的分红水平。
- 简单说,就是公司用自己赚的钱给自己“加油”,谋求更大的发展。
与“实收资本/股本”的区别:
- 实收资本/股本: 是股东最初投入公司的钱(或公司发行股票募集的资金)。它代表股东对公司原始投资的份额。
- 留存收益: 是公司自己经营赚来的钱,股东同意暂时不分红而留在公司内部继续使用的那部分。它代表了公司在原始投资基础上通过经营积累的财富。
在财务报表中的位置:
- 在资产负债表的 “所有者权益” 部分,通常会有“未分配利润”或“留存收益”这个科目(有时也会细分为“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两者都属于留存收益的范畴)。
- 在利润表中,当年的净利润是留存收益增加的主要来源。
- 在所有者权益变动表中,会详细展示留存收益期初余额、本期增加(净利润转入)、本期减少(分红等)、期末余额的变化过程。
重要性:
- 衡量内部融资能力: 留存收益是企业最重要的内部融资来源之一。它不需要像外部融资(如借款、发新股)那样支付利息或稀释股权,成本较低。
- 反映盈利积累和成长潜力: 高且持续增长的留存收益通常表明公司盈利能力强,有足够的内部资金支持未来发展,有潜力。
- 影响财务健康: 充足的留存收益可以增强公司的财务稳健性和抗风险能力。
简单总结
- 留存收益 = 公司成立以来赚的总利润 - 成立以来分给股东的总分红
- 它是公司自己“攒下来”的钱,属于股东,但留在公司内部用于发展。
“未分配利润” 是 “留存收益” 的同义词吗?
在大多数情况下,尤其是在中国会计准则下,“未分配利润” 就是 “留存收益” 在资产负债表上的标准科目名称。它们指的是同一个东西:公司累积的、尚未分配给股东的净利润。
所以,当你看到资产负债表的“所有者权益”部分有“未分配利润”这个项目时,它指的就是“留存收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