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进出口权 查看内容

暂免关税类型及申请条件详解

2025-7-26 19:50| 发布者: knnliang| 查看: 6| 评论: 0

摘要: “暂免关税”指的是在特定条件、特定用途或特定期限内,对某些进口货物暂时免除关税(可能还包括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等)。这种情况多种多样,常见于以下几种类型: 一、基于国际协定或国家政策 自由贸易协定/ ...

“暂免关税”指的是在特定条件、特定用途或特定期限内,对某些进口货物暂时免除关税(可能还包括进口环节增值税、消费税等)。这种情况多种多样,常见于以下几种类型:

暂免关税类型及申请条件详解

一、基于国际协定或国家政策

  1. 自由贸易协定/优惠贸易安排:

    • 中国与许多国家和地区签署了自由贸易协定(如RCEP、中国-东盟FTA、中国-瑞士FTA等)或优惠贸易安排。
    • 符合原产地规则的货物,在进口时可以享受协定税率(通常是零关税或低于最惠国税率的关税)。这本质上是在协定有效期内对特定商品的一种“暂免”。
    • 关键点: 必须提供有效的原产地证书。
  2. 最惠国待遇:

    • 对原产于与中国签有包含相互给予最惠国待遇条款的双边贸易协定的国家或地区的进口货物,按最惠国税率征收关税。这虽然不是完全的“暂免”,但相较于普通税率是大幅优惠。

二、基于特定用途或性质

  1. 特定用途免税:

    • 科教用品: 科学研究机构和学校,不以营利为目的,在合理数量范围内进口国内不能生产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用品。
    • 残疾人专用品: 进口供残疾人专用的物品及生产残疾人专用品的设备。
    • 慈善捐赠物资: 外国政府、国际组织无偿赠送及履行国际条约规定进口的物资(需符合相关规定)。
    • 重大项目设备: 国家鼓励发展的内外资项目、重大技术装备等,在政策规定范围内进口的自用设备及配套件、备件。
    • 加工贸易: 为加工出口产品而进口的原材料、辅料、零部件、配套件和包装物料(即保税进口),在成品出口后予以核销,免征进口关税(这是典型的暂免,但需要复出口)。
    • 保税区/综合保税区: 进入海关特殊监管区域(如保税区、综合保税区、保税物流园区等)的货物,在区域内存储、加工、展示期间,一般免征进口关税(出区进入境内销售时需征税)。
    • 暂时进出境货物: 如展览品、施工机械、文艺演出道具等,在海关规定期限内(通常6个月,可延长)复运出境或进境的,免征关税(需提供担保)。
    • 维修物品: 运往境外修理的货物,在海关规定期限内复运进境时,以境外修理费和料件费审查确定完税价格征税(原出口价值部分免税)。
    • 租赁进口: 租赁方式进口的货物,以租金作为完税价格分期缴纳关税(首次进口时通常只交保证金或保函,后续按期交税)。
  2. 外交豁免: 外国驻华使领馆、国际组织驻华代表机构及其人员进口的公务用品或自用物品,按规定免税。

三、基于特定金额或数量(主要针对个人物品)

  1. 个人自用进境物品:
    • 进境居民旅客: 在境外获取的总值不超过人民币5000元的自用物品(单一品种限自用、合理数量),予以免税放行(烟草制品、酒精制品等另按有关规定办理)。
    • 进境非居民旅客: 拟留在中国境内的总值不超过2000元的自用物品,予以免税放行。
    • 邮递/快件个人物品: 有免税额度(如单件不可分割物品除外,目前个人寄自港澳台限值800元,其他地区限值1000元,税额50元以下免征)。超过限值需按货物报关或退运。
    • 跨境电子商务零售进口: 个人通过跨境电商平台购买的商品,单次交易限值5000元,年度交易限值26000元,限值内进口关税暂设为0%(需缴纳进口环节增值税和消费税,按70%征收)。超过限值需按一般贸易管理。

四、临时性政策措施

  1. 国家临时减免税政策:
    • 国家有时会根据宏观调控、产业发展、应对突发事件(如疫情)等需要,出台阶段性的暂免关税政策。例如:
      • 对特定抗癌药、罕见病药品原料实施零关税。
      • 对部分先进技术、关键设备及零部件进口给予税收优惠。
      • 疫情期间对防护用品、医疗设备等进口物资的免税政策。
    • 关键点: 这类政策有明确的商品范围、适用期限和条件,需要密切关注国务院关税税则委员会、财政部、海关总署等发布的公告。

总结关键点

  • “暂免”的核心在于“有条件”和“非永久”: 它依赖于货物的用途(如加工复出口、特定科研)、身份(如外交机构)、来源(如FTA伙伴)、金额(如个人自用额度)或特定的时效性政策。
  • 申请程序: 大多数政策性免税(如特定用途、FTA优惠)需要进口前或进口时向海关申请并提交相关证明材料(如《征免税证明》、原产地证书等)。
  • 监管要求: 享受暂免关税的货物通常有海关监管要求。例如,加工贸易货物必须复出口,保税货物不能擅自内销,特定用途货物不能挪作他用或转让,否则需补缴税款甚至面临处罚。
  • 信息时效性: 关税政策,特别是临时性减免政策,变化较快。务必以中国海关总署、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等官方机构发布的最新公告为准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