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体工商户不属于法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及相关法律规定,个体工商户是自然人从事工商业经营的一种形式,其法律地位具有特殊性: 
核心区别:
法律性质不同
- 个体工商户:
- 本质是自然人经营者(《民法典》第五十四条),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 法人(如公司):
- 是法律拟制的独立组织(《民法典》第五十七条),如有限责任公司、股份有限公司。
- 法人以其全部财产独立承担责任,股东一般仅以出资额为限担责(有限责任)。
责任承担方式
- 法人的债务:由法人自身财产承担,不直接牵连出资人个人财产。
设立条件与登记
- 个体工商户:登记手续简单(经营者身份、经营场所等),无注册资本要求。
- 法人:需满足严格条件(章程、组织机构、注册资本等),依法登记取得法人营业执照。
法律依据:
- 《民法典》第五十四条:
"自然人从事工商业经营,经依法登记,为个体工商户。"
- 《民法典》第一百零二条:
明确将个体工商户归类为"非法人组织",与法人组织并列但性质不同。
常见误解澄清:
- ❌ "个体户是小公司" → 错误
个体工商户是自然人经营的延伸,而公司是独立法人。 - ✅ 个体工商户 = 自然人经营者 + 商号资格,不是法人实体。
实务影响:
对比项 |
个体工商户 |
法人(如公司) |
债务责任 |
个人/家庭无限责任 |
法人财产有限责任 |
能否开增值税专票 |
可申请 |
可以 |
能否融资或上市 |
不能 |
可以 |
税务成本 |
通常较低 |
相对较高(企业所得税等) |
公章法律效力 |
无独立公章* |
有独立公章 |
*注:个体工商户可使用经营者签章或商号印章,但效力依附于经营者本人。
总结:
个体工商户是自然人经营的特殊形式,虽经登记但不具备法人资格,经营者需以个人或家庭财产承担无限责任。若需责任隔离或规模化经营,建议注册为公司(法人实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