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货币财产出资的常见问题及法律风险如下: 一、出资财产合法性争议 财产类型不符 以劳务、信用、商誉等法律禁止的财产出资,导致出资无效。 案例:股东以“劳务”出资被法院判定需现金补足。 权属瑕疵 股东对出资财产无处分权(如他人资产),真实权利人可主张出资无效。 二、评估与作价问题 未评估或虚假评估 未依法评估作价,法院可委托重新评估并认定出资不实。 案例:股东以28000元专利虚评估至1000万元,被认定为虚假出资。 高估或低估风险 高估可能导致股东承担补足责任,低估则损害其他股东权益。 三、财产转移与交付问题 未完成权属转移 未办理产权变更(如不动产登记)或实物交付,视为未履行出资义务。 交付后未实际使用 财产虽转移但公司未实际使用,可能被认定为出资不实。 四、后续价值变动争议 市场贬值责任 因市场变化导致的贬值,股东通常不承担补足责任(除非存在欺诈)。 人为贬值风险 股东恶意操纵财产价值(如关联交易转移资产),需承担赔偿责任。 五、法律后果 股东责任 出资不实的股东需补足差额,其他发起人可能承担连带责任。 虚假出资可能面临行政处罚或刑事责任。 债权人追偿 公司无法偿债时,债权人可要求未实缴股东在出资范围内承担补充赔偿责任。 建议措施 严格评估程序:委托有资质机构评估并留存证据。 及时权属转移:完成交付或登记,避免权利瑕疵。 章程约定:明确贬值、违约责任等特殊情形。 注:2024年新《公司法》明确非货币出资需满足“可评估、可转让、合法”三要件,建议提前核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