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险一金”是用人单位给予劳动者的几种保障性待遇的合称,具体包括以下内容: 一、五险(社会保险) 1.养老保险 由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用于为员工退休后提供生活资金支持。个人通常缴纳工资的8%,单位缴纳16%。累计缴费满15年(部分地区逐步延长至20年),退休后可按月领取养老金,多缴多得。 2.医疗保险 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用于报销员工的医疗费用,包括住院、门诊、购药等。个人缴纳比例一般为2%,单位缴纳比例在6%-10%左右。累计缴满一定年限(男25年、女20年)后,退休可终身享受医保。 3.失业保险 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用于在员工非自愿失业时提供生活保障。缴纳满12个月后,符合条件的失业人员可按月领取失业金,领取期限根据缴费年限确定,最长不超过24个月。 4.工伤保险 由单位全额缴纳,用于支付员工在工作中发生事故或患职业病时的医疗费用、伤残津贴等。员工在工作时间、工作场所内因工作原因受伤,或上下班途中非本人主要责任的交通事故等,均可认定为工伤。 5.生育保险 由单位缴纳,个人无需缴费。用于报销员工生育相关的医疗费用(如产检、分娩费用)及发放生育津贴。部分地区已将生育保险与医疗保险合并征缴,但生育保险待遇仍保留。 二、一金(住房公积金) 由单位和个人按一定比例共同缴存,比例通常在5%-12%之间,具体由单位确定。住房公积金归个人所有,可用于购房、租房、建房、装修等,也可申请低息公积金贷款。 注意事项 · 用人单位必须自用工之日起30日内为员工办理“五险一金”缴纳手续,试用期也不例外。 · 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和失业保险需单位和个人共同缴纳,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由单位全额承担。 · 具体缴纳比例和政策可能因地区、行业不同而有所差异,建议入职时与单位确认详细信息。“五险一金”是劳动者的重要权益保障,关乎医疗、养老、住房等生活需求,入职时需重点关注缴纳情况,确保自身权益不受侵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