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关联交易? 关联交易是指存在关联关系的各方之间发生的资源或义务转移行为。根据我国《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关联方的认定基于以下两种情形: 一方有能力直接或间接控制、共同控制另一方,或对其施加重大影响; 两方或多方同受一方控制。 具体而言,关联方主要包括两类主体: 第一类关联人:通过持股、表决权或契约关系对上市公司具有控制权或重大影响力的股东; 第二类关联人:上市公司及其附属公司的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及其联系人。 关联交易的本质是关联方之间基于特殊关系开展的商业活动,例如购买商品、提供劳务、资金借贷等。其核心特征在于交易双方存在利益关联,可能导致交易条件偏离市场公允性,因此需通过严格披露和监管确保公平性。 二、关联交易的主要类型 根据会计准则及监管要求,关联交易可划分为以下类型:(一)一般企业常见的11类关联交易 商品购销:关联方之间购买或销售商品,如原材料、产成品等。 非商品资产交易:买卖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非商品类资产。 劳务提供与接受:包括技术咨询、管理服务等。 担保:为关联方债务提供担保,或接受关联方担保。 资金往来:贷款、股权投资等资金融通行为。 租赁:资产使用权转移,如设备租赁、房产租赁。 代理业务:委托关联方代理销售或采购。 研发项目转移:将研发项目或成果授权给关联方使用。 许可协议:技术、商标等知识产权的许可使用。 债务代偿:代表关联方结算债务,或由关联方代偿本公司债务。 关键人员薪酬:支付董事、高管等高管的薪酬及福利。(二)商业银行特殊关联交易类型 除上述类型外,商业银行关联交易还包含以下特有形式: 授信业务:向关联方发放贷款或授信额度; 资产转移:不良资产处置、债权转让等; 服务合作:信息技术支持、清算结算等服务; 银监会规定的其他交易:如衍生品交易、同业业务等。 关联交易的监管意义 关联交易可能隐藏利益输送、虚增利润等风险。例如,顾地科技公告中披露的日常关联交易需经董事会审议并控制额度,确保定价公允性。监管部门要求企业充分披露交易细节,防止损害中小股东利益。通过明确分类与规范流程,关联交易既可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亦能维护市场公平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