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公司变更 查看内容

股权转让无效条件及实务要点

2025-8-16 10:56| 发布者: knnliang| 查看: 28| 评论: 0

摘要: 股权转让无效是指股权转让行为因存在法定或约定瑕疵,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根据《民法典》《公司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股权转让无效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标的违法 转让 ...

股权转让无效是指股权转让行为因存在法定或约定瑕疵,自始不发生法律效力。根据《民法典》《公司法》及相关司法解释,股权转让无效的条件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股权转让无效条件及实务要点


一、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1. 标的违法

    • 转让法律禁止流通的股权(如特定行业外资禁入、国有股权未获批准擅自转让)。
    • 示例:未经批准转让金融机构国有股权,违反《企业国有资产法》。
  2. 程序违法

    • 未履行法定审批/登记程序(如中外合资企业股权转让未获商务部门批准)。
    • 国有股权未依法评估或未在产权交易所公开交易。

二、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 转让行为违背公序良俗,如通过股权转让进行洗钱、规避债务损害公众利益等。

三、意思表示不真实

  1. 欺诈/胁迫
    • 一方通过虚假信息(如伪造财务报表)或胁迫手段使对方违背真实意愿转让股权。
  2. 恶意串通
    • 转让人与受让人串通损害他人利益(如低价转让股权逃避债务,损害债权人权益)。

四、主体资格瑕疵

  1. 转让人无处分权
    • 非股东冒名转让、代理人越权转让未经追认。
    • 特殊情形:夫妻一方擅自转让共有股权,且受让人非善意取得。
  2. 受让人无资格
    • 受让人违反法律限制(如公务员受让非上市公司股权)。

五、侵犯法定优先购买权(有限责任公司)

  • 股东对外转让股权时,未依法通知其他股东,或侵害其他股东优先购买权。
  • 例外:若其他股东事后追认或超过异议期限(《公司法司法解释四》第21条),转让可能有效。

六、违反公司章程特别规定

  • 公司章程对股权转让有严于法律的规定(如须经董事会同意),但转让未遵守该程序。

七、股权转让合同本身无效

  1. 合同法定无效情形
    • 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签署合同。
    • 虚假意思表示(如“阴阳合同”中避税的虚假交易)。
  2. 标的股权不存在
    • 转让已注销或未实缴的股权(但未实缴股权可转让,需明确出资义务承担)。

实务要点提示

  1. 无效的确认程序
    • 须由法院或仲裁机构确认无效,当事人不能自行主张。
  2. 法律后果
    • 返还财产:受让人返还股权,转让人返还转让款。
    • 赔偿损失:过错方赔偿对方因此遭受的损失。
  3. 时效问题
    • 确认无效之诉不受诉讼时效限制,但返还财产请求权适用3年诉讼时效(自知道或应当知道无效事由起算)。

常见争议场景案例

场景 效力认定
伪造股东签名转让股权 无效(无权处分+欺诈)
未通知其他股东即对外转让 可撤销(其他股东可主张优先购买权)
国有股权未进场交易 无效(违反强制性规定)
夫妻一方擅自转让共有股权 受让人善意则有效,恶意则无效

建议:进行股权转让时,务必核查公司章程、取得必要批准、完善书面协议并履行公示程序。若涉及复杂交易(如跨境、国资),应聘请专业律师设计合规路径,避免无效风险。如已发生纠纷,应及时收集证据(如股东会决议、通知记录等)主张权利。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