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解您的问题!您咨询的是关于单位购买的设备、器具等固定资产在会计和税务处理上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的相关政策。这主要涉及的是中国税法(特别是企业所得税法)中的一项优惠政策,允许符合条件的企业将新购进的设备、器具的单位价值在一定限额以下的部分,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一次性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以下是关键要点和操作指南:
核心政策依据
-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设备、器具扣除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18〕54号): 首次规定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设备、器具可一次性税前扣除。
-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延长部分税收优惠政策执行期限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1年第6号): 将54号文的执行期限延长至2023年12月31日。
- 《财政部 税务总局关于设备、器具扣除有关企业所得税政策的公告》(财政部 税务总局公告2023年第37号): 最新政策! 明确在2024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期间:
- 新购进的设备、器具(指除房屋、建筑物以外的固定资产)。
- 允许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在计算应纳税所得额时扣除,不再分年度计算折旧。
关键概念解释
- 设备、器具: 指企业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所定义的固定资产中,除房屋、建筑物以外的所有固定资产。常见例子包括:
- 单位价值: 指**单台(套、件)**设备或器具的购置成本(通常以发票金额为准,含相关税费,但不包括可抵扣的增值税进项税额)。关键点在于“单台”价值。 如果购买多台,每台单独计算是否超过500万。
- 新购进: 通常指在政策执行期内(2024-2027年)新购买(包括以货币形式购进或自行建造)并投入使用的设备、器具。对于二手设备,只要符合条件且是新购进的,一般也适用。
- 一次性计入当期成本费用: 这是税务处理的概念。在计算企业当年的应纳税所得额(用于交企业所得税)时,允许将符合条件的设备器具的全部购置成本,在购入当年一次性作为成本或费用扣除,从而减少当期的应纳税所得额和应纳所得税额。
- 会计处理: 非常重要! 在会计账务处理上,企业仍需根据《企业会计准则》或《小企业会计准则》的规定,将购买的设备、器具确认为固定资产,并按照预计使用年限正常计提折旧,计入各期的损益(如管理费用、制造费用等)。一次性扣除是税法的优惠,产生了税会差异。
操作要点与注意事项
- 确认资格: 该政策适用于所有在中国境内缴纳企业所得税的企业(包括查账征收和核定征收中的应税所得率征收方式,具体操作需咨询主管税务机关)。没有企业规模(大/中/小/微)限制。
- 判断是否符合条件:
- 设备器具是否属于“除房屋、建筑物以外的固定资产”?
- 购买时间是否在2024年1月1日至2027年12月31日之间?
- 单台(套、件) 设备的单位价值(不含可抵扣增值税)是否≤500万元?(这是核心门槛!)
- 税务申报处理:
- 在购置符合条件设备器具的当年进行企业所得税年度汇算清缴时,填写《中华人民共和国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A类)》中的相关附表(主要是 A105080《资产折旧、摊销及纳税调整明细表》)。
- 在税务处理栏次(一次性扣除栏次)填写该设备器具的全部购置成本(计税基础)。
- 报表会自动计算出纳税调整额(税务允许扣的金额 - 会计已提折旧额)。如果是正数,表示当期纳税调减(减少应纳税所得额);如果是负数(通常发生在后续年度),表示纳税调增。
- 留存备查资料: 企业享受该优惠,需按规定将以下资料留存备查:
- 设备、器具的清单(注明名称、型号、单位价值、购置时间、投入使用时间等)。
- 区分会计与税务: 再次强调,会计上必须按准则要求计提折旧。一次性扣除仅在计算企业所得税时体现,影响的是应纳税所得额,不影响会计利润。
- 500万元是关键限额: 单位价值超过500万元的设备器具,不能适用此项一次性扣除政策,仍需按税法规定的最低折旧年限(如机器设备10年、电子设备3年等)分期计提折旧并在税前扣除。
- 不得叠加享受: 如果设备器具还同时符合其他加速折旧或一次性扣除政策(如研发设备加速折旧、特定地区或行业优惠),企业只能选择其中一项最优惠的政策执行,不能叠加享受。
总结
在2024年至2027年期间,贵单位新购进(含自建)并投入使用的、单台(套、件)单位价值不超过500万元的设备、器具(房屋建筑物除外),在税务处理上,可以选择将其购置成本一次性计入购置当年的成本费用,在企业所得税前扣除,从而获得延迟纳税(相当于无息贷款)的优惠。
但在会计处理上,仍需确认为固定资产并正常计提折旧。
操作流程: 购置设备 → 会计确认为固定资产并开始计提折旧 → 在购置当年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时,通过填写申报表(主要是A105080表)进行一次性扣除的纳税调整(调减当年应纳税所得额)→ 留存相关资料备查。
建议
- 建立台账: 对符合条件的新购设备器具建立专门的管理台账,详细记录购置信息、单位价值、投入使用时间、会计折旧情况等,方便后续税务申报和备查。
- 咨询专业人士: 具体操作细节(尤其是申报表填写、特殊情况的处理、核定征收企业如何适用等)建议咨询贵单位的税务顾问或主管税务机关,确保合规享受优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