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作为公司的所有者,拥有特定的权利,同时也承担相应的义务。这些权利和义务通常由《公司法》、公司章程以及股东协议等文件规定。以下是股东主要的权利和义务:
一、股东的主要权利
资产收益权(经济性权利):
- 分红权:在公司盈利且董事会提议、股东大会批准分配股利时,股东有权按其持股比例获得股息或红利。(注意:分红不是强制的,取决于公司盈利状况和分配政策)。
- 剩余财产分配权:当公司解散、清算时,在清偿完所有债务后,股东有权按其持股比例分配公司的剩余财产。
- 股份转让权:股东有权依法自由转让其持有的股份(法律或公司章程对特定类型股份的转让可能有特殊限制,如发起人股、董监高持股的限售期)。
参与公司重大决策权(治理性权利):
- 表决权:股东有权出席或委托代理人出席股东大会,并对提交股东大会审议的事项(如选举董事、监事,修改公司章程,公司合并、分立、解散,重大资产出售等)行使表决权。表决权通常与其持股比例相对应(一股一权是基本原则,但章程可约定同股不同权)。
- 提案权:符合条件的股东(通常要求持有一定比例股份)有权向股东大会提出临时提案。
- 召集和主持股东大会的权利:在特定情况下(如董事会/监事会不履行职责),符合条件的股东有权自行召集和主持临时股东大会。
知情权与监督权:
- 查阅权:股东有权查阅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公司债券存根、股东大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财务会计报告等文件。
- 建议和质询权:股东有权对公司的经营提出建议或者质询,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有义务在股东大会上作出说明。
优先认购权:
- 当公司发行新股时,原股东通常有权按其持股比例优先于他人认购新股,以维持其持股比例不被稀释(除非股东大会另有决议)。
诉讼权(救济权):
- 股东直接诉讼:当股东自身的合法权益(如分红权、知情权)受到公司、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的侵害时,股东有权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 股东派生诉讼(代表诉讼):当公司的合法权益受到他人(特别是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或控股股东)侵害,而公司怠于或拒绝提起诉讼时,符合条件的股东有权为了公司的利益,以自己的名义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二、股东的主要义务
出资义务:
- 股东最基本的义务是按照其认缴的出资额或认购的股份金额,按期足额向公司缴纳出资(现金、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这是股东取得股权/股份的基础。
- (重要) 在认缴制下,股东仍需在承诺的期限内完成实缴。未履行或未全面履行出资义务的股东,需对公司承担补足责任,对其他已足额出资的股东承担违约责任,并可能被限制股东权利(如表决权、分红权),在特定情况下(如公司破产)需加速到期出资。
遵守法律、行政法规和公司章程的义务:
- 股东行使权利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 股东必须遵守公司章程的各项规定。公司章程是公司的“宪法”,对股东、董事、监事、高级管理人员均具有约束力。
不得滥用股东权利损害公司或其他股东利益的义务:
- 股东(特别是控股股东)不得利用其关联关系、信息优势、控制地位等损害公司或其他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的合法权益。
- 禁止的行为包括但不限于:抽逃出资、利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可能导致“法人人格否认”/“刺破公司面纱”)、进行不公平的关联交易、违规担保等。
不得滥用公司法人独立地位和股东有限责任的义务:
- 这是对“公司法人人格独立”和“股东有限责任”原则的补充。如果股东滥用这些原则逃避债务,严重损害公司债权人利益的,该股东需对公司债务承担连带责任。
特定股东(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的诚信义务:
- 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应当维护公司独立性,不得利用其控制地位损害公司及其他股东的利益。他们对公司和中小股东负有更高的诚信义务(忠实义务和勤勉义务的延伸)。
公司章程或股东协议规定的其他义务:
- 股东之间或股东与公司之间可能通过章程或专门的股东协议约定一些特定的义务,如竞业禁止义务、特定情形下的股份转让限制(如优先购买权、随售权、拖售权)、保密义务等。
总结
股东的权利是其作为公司所有者的体现,核心在于分享收益和参与治理。而股东的义务则是保障公司资本充实、规范运作和保护其他利益相关者(公司、其他股东、债权人)的基础,核心是履行出资承诺和遵守规则、不滥用权利。权利与义务相辅相成,共同构成了股东的法律地位。
重要提示:
- 具体权利和义务的范围和细节需查阅**《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最新修订版)、公司章程以及股东之间签订的股东协议**。
- 不同类型的公司(如有限责任公司 vs 股份有限公司,尤其是上市公司)、不同类型的股东(如普通股 vs 优先股、控股股东 vs 小股东)在权利义务上可能存在显著差异。
- 股东在行使权利(特别是重大决策权)时,应充分了解信息,理性判断,既要维护自身权益,也要考虑公司的整体利益和长远发展。
|